一意孤行不懂民生只會內鬥民粹治國白痴政策胡搞瞎搞雙重標準鬼島事件

北農臺北果菜市場12天內休市6天!導致蔬果發霉,農民慘賠! 網友:民進黨酬傭讓外行的當總經理,害死農民!

今年的春節只有短短五天,可是假期結束才三天,從2月24日這一天開始,臺北果菜拍賣市場卻又連三天休市,休市後第一個拍賣日(2月27日)總到貨件數高達15萬餘件,攀上歷史新高,總交易量也衝到了2108公噸!爆量的農產品導致拍賣價直直落,對產地造成嚴重衝擊。尤其是連續採收的作物,如果沒有倉儲設備,根本只能放在樹上老化,形成另類「在欉紅」的諷刺景象。

更讓人擔心的事還在後面,因為元宵節一到,臺北果菜拍賣市場將再度連休三天,這等於是2月24日到3月7日這十二天之內,全台灣最大的蔬果集散基地總共休市六天。臺北農產公司總經理吳音寧表示,今年的休市日是去年由臺北市政府開會決定,她當時委由業務部經理代表農產公司出席會議,並表達反對連續休市的立場,但會議結論還是決定休市三天,不過,她當時並沒有意識到情況會如此嚴重,吳音寧強調:「現在能做的就是盡全力去推銷、去賣!」

農會人員表示,「人可以放假休息,可是農作物每天都會長大,敏豆一進入採收期,每天都要採收,這些作決策的人不懂,以為差一天沒差,但真的只要一天就差很多!」
連續採收作物衝擊最大 正值敏豆產季價格大降六成

臺北果菜拍賣市場是台灣最大的果菜批發市場,每天供應新鮮蔬果給大臺北地區七百多萬人口,也是全台各蔬果拍賣市場、行口收購價的主要指標,為穩定市場的正常蔬果供應量,平常日只有星期一休市。一到休市日,無論是中盤商還是承銷人,都無法批貨供應到各地市場或零售商,因此臺北果菜拍賣市場的休市日,不僅決定產地農民的採收節奏、影響全台蔬果拍賣行情,更牽動大臺北地區消費大眾「吃」的權益。

目前連續採收的作物,就屬敏豆價格最敏感,過年前一公斤平均拍賣價格的最高點,落在年假前兩天的2月13日,高達一公斤228元,可是經過五天年假後,量大價跌均價馬上掉到一公斤63元,緊接著2月24日到26日又連休市三天,到了27日恢復拍賣,均價依然徘徊在一公斤70元。

美濃是目前台灣敏豆最大產地,以2月27日的交易量來看,全台敏豆共有22.5公噸進入臺北果菜拍賣市場(一市與二市),其中有18.2公噸高達 81%是來自美濃,因此美濃豆農對價格特別有感。以2月13日為例,美濃敏豆拍賣均價一公斤228元,到了2月27日只剩81元,半個月內跌幅超過六成。

敏豆2月價量表

老農:眼睜睜看著休市後的拍賣價被打死

根據臺北市農漁畜批發市場休市日程表,春節從2月16日起連放五天假,2月24日起再連放三天,3月5日起又再連續休三天,一個月內安排如此密集的休市,會讓產地農民手腳大亂,尤其對沒有其他收入的專職農民來說,衝擊又是更大。

夏天,敏豆產季集中在中部,冬天集中在高雄美濃,每年從10月開始栽種,到隔年3、4月採收結束,耕種面積大約130公頃,總產值高達一億六千萬元。對美濃來說,敏豆是秋冬季節最重要的作物項目,也是美濃農民的金雞母。

看到這次臺北果菜拍賣市場的休市亂象,美濃區農會人員私下表示,「人可以放假休息,可是農作物每天都會長大,像敏豆一進入採收期,每天都要採收,休市一、兩天,豆農還可以先採收鋪上濕布勉強保存鮮度,但是到了第三天就會變『壞仔』,不是老掉就是頭部開始發霉。這些作決策的人不懂,以為差一天沒差,但真的只要一天就差很多!」

老班長鍾松桓也說,「按往年慣例來看,春節後的拍賣價格本來就不會很好,可是春節後第一個星期連休市三天,第二個星期又連休市三天,農民要出貨給誰?只能眼睜睜看著休市後的拍賣價被打死。」

無論拍賣價格好壞,豆農鍾松桓還是得天天下田採收敏豆(攝影/李慧宜)

元宵又連休三天,美濃農會總幹事:屋漏偏逢連夜雨

美濃區農會總幹事鍾清輝表示,這次休市三天結束後,臺北果菜拍賣市場在元宵節期間,又會再從3月5日到7日連著休三天,這對農民來說真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鍾清輝強調,「不希望連續放假太頻繁,這對連續採收的作物非常不OK!」

資深豆農鍾松桓則一再強調,「量少的時候才會價高,量多就會價格下滑。農民大多很務實,大家都希望賺錢但不會強求天價,只要採收正常、拍賣穩定就好了!」

圖片右方的敏豆豆夾,只需要四、五天就能長大跟圖片左方的成熟豆莢一樣。天氣暖和的話,長大速度更快。

攝影/李慧宜

數量多到無法計算的敏豆,豆農每天都要趕著採收(攝影/李慧宜)

連續休市決策從何而來?

臺北農產公司總經理吳音寧表示,去年7月6日,臺北市政府召集會議討論2018年休市日程,她委由業務部經理開會,也有在會議中表達反對連續休市三天的立場,但是會議結論還是決定休市三天。不過,她當時並沒有意識到情況會如此嚴重,經過這次經驗後,她表示,「我會慎重考慮蔬果與漁產、畜產的差異,堅持農村產地的立場,未來除了年假之外,絕對不能再有這種連續休市三天的情況發生。」

蔬果產品的特性跟漁產、畜產很不同,漁產、畜產多養幾天沒有關係,可是葉菜類和連續採收的作物,不收成就會老化。臺北漁產公司總經理陳志芳表示,「每年年中臺北市政府會召集會議,找農產、漁產、畜產、花卉、攤商代表、農民團體等單位,共同討論隔年的休市日。由於年後生意冷淡,攤商方面認為今年正月初九天公生禁屠的這一天是星期六,與固定休市的星期一很接近,因此才會決定乾脆休市三天。」

殘貨一千八百件全送社福團體 下一場硬仗該如何面對?

2月26日晚上,是臺北果菜市場在休市三天後的第一個進貨日,一位負責運送美濃區農會的貨車司機,載著40箱的高麗菜,於當天下午5點抵達臺北果菜拍賣市場一市,可是卻一直塞在大排長龍的車陣中。當晚10點30分,司機回報農會表示車子無法進入一市,只好不得不轉到二市卸貨。

而拍賣市場內也是兵荒馬亂,一般拍賣時間是到早上7點,27日這一天延長到11點,拍賣結束後,還有一千八百多件近三十公噸的蔬果沒有賣出,農產公司只好以晚市價格買下殘貨,全部捐給食物銀行和社福團體。

目前臺北農產運銷公司正緊急處理這個棘手的問題,因為下一場的大戰即將在元宵節後開打,要如何讓進出貨的動線順暢,並以合理的價格協助產地拍賣每一件農產品,在在都是重大考驗。總經理吳音寧說:「現在能做的就是盡全力去推銷、去賣!」至於在產地埋頭苦幹的農民呢?只能以不變應萬變,繼續趕著採收、忙著保存、掛心價格波動的無奈人生。

看來這場因為連續休市引起的戰爭,最終沒有人會是贏家。

一進入採收季,鍾松桓的太太每天都泡在園子裡,植株上滿滿都是等著採收的敏豆(攝影/李慧宜)

北農小辭典:

臺北農產運銷公司(以下稱北農),成立於民國63年十月,目前轄下有「第一批發市場」與「第二批發市場」,統稱為「臺北果菜拍賣市場」,是全台灣最大的拍賣市場,每日供應蔬果給大臺北及周邊縣市七百萬以上的人口。

北農總資本額2億元,是一擁有董事會可獨立運作的民營型態公用事業,民股(各級農會)占54.48%,公股占45.52%。其中,北市府、農委會、各級農會分別持有22.76%、22.76%和24.79%,可說是「三分天下」的局面。

由於農委會與北市府的官股比例相同,過往慣例為北農董事長多由市府派任、總經理由農委會派任。再加上北農是台灣蔬果輸送量最大的集散地,影響民生生活甚钜,因此北農公司的運作總是讓人感到濃濃的政治味。

文章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到「聯絡本站」檢舉,本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