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失能1】搞民粹又排外金流不來 政府、企業「競爭力雙降」
學者直言,台灣政府太過民粹、決策常用意識形態治國,幾乎已經失能失控,加上對排外心太強,很難吸引一流人才來台,於是導致台灣競爭力遠不如其他國家,呼籲政府重新思考政策方向。
《蘋果》列舉政府各種失能現象,包括去年7月立法院通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主要預算都花在軌道建設,但台灣地狹人稠,並不需要這麼多軌道建設,徵收土地也不易,於是預算執行率偏低;偏偏前瞻預算,在民進黨立委人數優勢下,強行在立法院闖關成功。不論藍或綠執政,只要能掌握立院多數,政策都已失去理性討論空間,黨意凌駕民意。
衛生紙之亂、中華電信499之亂讓民眾記憶猶新,但不只買民生用品出現問題,農產品產銷也失衡;便宜的東西買不到,貴的東西買不起,政府長期打房,但房價仍讓人高攀不起,年輕人買不起房子、無法成家,連帶導致少子化危機;就算有房、有兒女,孩子的教養也是大問題,公托難抽,找私幼保母根本付不起。更不用說近來兇殺、分屍案案頻傳,衝擊民眾對治安信心,但到底要不要廢除死刑,民進黨政府低調避談。
其中針對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競爭力報告,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系主任聶建中指出,執政黨只會用意識形態保護小我的基本教義者,未顧及大我,可以說已失能、失控。聶建中進一步舉例:前瞻計畫一半以上的經費都花在輕軌建設上,「這是過去十大建設的舊思維」,台灣是摩托車文化國家,輕軌只是方便觀光客,「但是觀光客不可能遍布全台,因此未來恐怕會虧很多錢。」
聶建中也說,過去政府也有南向政策,但是就因為認為獲利基礎不夠,所以持續和中國做生意,現在政府「雞蛋放在同個籃子」,只會撒錢、讓利做新南向,「這條路也不知道能不能通」,但是就先一味反中、對抗最大的經濟體,自然造成國際貿易障礙。
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沃牆說,一個國家競爭力,包含對內、對外部分,台灣對內投資都沒有成長;更慘的是,外資去年一整年只有投資台灣32億美元,外資意願低落有幾大癥結,包括:產業五缺問題、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受限、台灣人才外移嚴重、外人來台投資包括移民簽證制度、薪資待遇、賦稅制度等限制頗多,不夠友善等。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分析,新加坡一直在吸收各國人才,但台灣則是人才不斷流失,選用人才又以本國人為主,競爭力當然會屈居劣勢。殷乃平指出,台灣應該想辦法吸引素質高的各國高級專業人才,並解決國內人才流失問題,政府必須要營造好更好的環境,制定友善人才政策,才能加速台灣產業與經濟發展。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指出,香港跟新加坡排名在前,主因是這兩個地方都是金融中心,同時是城市型國家,比較沒有城鄉差距,因此具備數位競爭力。相較之下,台灣、韓國則是以製造業為主。台灣礙於國安因素,對於外來白領階級有所考量,在沒有完全開放的情況下,人才自然而人會減少與流失。林向愷認為,台灣製造業也有數位應用空間,政府在資金、創業、研發等面向,要給予適度獎勵,同時得想辦法吸引外國人才,參考國外經驗,加以檢討,並讓法規制度適時放寬,才能提升台灣在世界與亞洲的競爭力排名。
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說,台灣競爭力落後最主要就是投資力不足,背後因素就是台灣過度民粹,很多政策都很排外,包括在來台金流、人流審查設下重重限制,且也缺乏賦稅制度誘因。
行政院回應,以前政府整體競爭力分數是低於企業,而這次是政府跟企業都稍降,今年競爭力確實是不理想。但政府已經推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希望藉由提升基礎建設,加強政府競爭力;在企業競爭力部分,政府著手解決五缺問題,讓大家投資台灣,也獲得企業很好的反應。
行政院說,對於加大企業投資,目前政府已經鬆綁295項法令,國發會也在如火如荼進行盤整,包括前瞻建設、5+2產業,都是政府為了台灣經濟轉型做努力。黨政人士則指,洛桑學院評比是針對企業做詢問,而台灣競爭力評比下降,一部分也是因為台灣勞動條件在《勞動基準法》修正後改善,政府會努力在勞工權利與經濟發展之間求取平衡。(政治中心/台北報導)
圖文來源:tw.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