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吼文章

社論》大陸禁止洋垃圾進口,台灣卻大收特收

大陸實施禁廢令,許多「洋垃圾」卻源源不絕被倒進台灣,也衝擊國內廢紙回收價。 記者謝梅芬/攝影


為了洗刷「世界垃圾場」的汙名,中國大陸去年宣布,今年起禁止廢塑料等廿四種廢棄物進口;今年四月又宣布,明年將增列廢五金等卅二種廢棄物。此舉,讓不少西方國家慌了手腳。誰料,大陸實施「禁廢令」的結果,許多「洋垃圾」卻源源不絕被倒進我國;據報導今年一到七月就有四萬個貨櫃、上百萬噸的廢棄物湧入台灣。由於數量驚人,已造成國內資源回收價格暴跌,更使回收體系瀕於崩潰。

政府正在大力推動「限塑」和「減塑」政策,逐步禁用塑膠袋及塑膠吸管;但另一方面卻又容許業者進口大量廢塑料加工再製,這種「管小放大」的作法豈不矛盾?如果限塑政策是為了珍惜資源、愛護地球,那麼放任大量進口廢塑料再製,則正是反其道而行。這種「管消費不管生產」、「管內不管外」的矛盾作為,到底理念何在?

對於外界的質疑,環保署以「台灣是循環經濟的熱點」作為反駁;言下之意,這些垃圾可以在台灣加工再利用,成為可用的原料,我們不會因此淪為世界垃圾場。這樣的辯詞,充滿了一知半解及誇大其詞的陳腔濫調。所謂「循環經濟」,是指某一特定的體系透過再生的方式,使得資源的投入和廢棄能達到減量或極小化的目的。但從國外大量進口廢棄物,根本不符合循環經濟的定義;而且,引進廉價洋垃圾只肥了少數相關業者,卻可能導致原本運作良好的國內回收系統趨於解體斷鏈。如果基層資源回收系統因此垮掉,大街小巷的回收者停止工作,這項產業恐怕只剩下「惡性循環」罷了!

不可否認,經過多年研發,台灣一些廠商在回收技術上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包括在這次亞運及稍早的世足賽或奧運會上,許多國內外選手穿著的運動衣鞋,都是由國內廠商將廢棄寶特瓶抽絲成長纖所製成,品質頗受歡迎。然而,台灣本土一年即可回收五十億支寶特瓶,足敷所需;這個市場,絕非隨便進口他國骯髒且未分類的塑膠廢棄物所能取代。然而,政府眼睜睜看著海外廢塑料湧入,卻毫無作為。

去年中國大陸宣布禁收廿四種廢料後,我國就應該密切注意這些洋垃圾是否有轉運台灣的情形,但政府的因應卻遲緩而消極。根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口廢塑料的數量較前一年成長二.五倍,廢紙增加四成二,環保署最近才驚覺情況不妙,聲稱要檢討廢棄物管理辦法。這樣慢八拍的行政效率,讓人錯愕。當環保署回過神來,只怕台灣已被洋垃圾淹沒了。

為什麼廢棄物進口要嚴格管制,看看中國大陸下達「禁廢令」的理由,即一目了然。中共說,「我們發現大量的高汙染垃圾及危險性廢物,混合在可回收的固體垃圾中,嚴重汙染了中國的環境。」試問,同樣的垃圾轉運台灣,不會汙染我們的環境、危害人民的健康嗎?更惡劣的是,許多國內廠商以「產業原料」的名義申報進口,貨櫃打開,裡頭其實全是發臭的事業廢棄物。對於這樣的無德廠商,政府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嗎?

進一步看,蔡政府發展經濟不力,正當經營的廠商未能受到足夠的保護與鼓勵,產業的創新和升級無法推動。然而,這類大量進口廢棄物的廠商卻受到縱容,假藉「循環經濟」的名義在那裡汙染環境,囤積倒把,並威脅國內回收業者的生存。試問:堆積如山的外來廢棄物露天放在那裡,不會危害台灣環境及居民健康嗎?要讓這麼多垃圾處理到能夠再利用,要浪費多少資源與電力,這是我們的環境能負擔的嗎?

最令人感慨的是,連中國大陸都放棄「垃圾淘金」這樣的低等產業,追求資源再生產業的升級;台灣卻在那裡大收特收海外垃圾,渾然不覺有何不妥。台灣產業升級困難的祕密,也許就藏在這種扭曲心態裡吧!

來源:udn.com

文章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到「聯絡本站」檢舉,本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