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吼文章

「本來就會買」「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花完」…學者憂3倍券淪替代消費

圖截自網路

振興三倍券自十五日上路後,不少民眾馬上花用,更在社群網站展示「成果」,民眾拿三倍券大多用來買家電、3C用品,更有人說,「聰明的消費者」當然要等到三倍券優惠後,再購買觀望已久的商品。但學者表示,購買這些本來就會買的用品,其實都算「替代性消費」,恐怕讓政策訴求的「振興」、「增加消費」、「乘數效應」效果大打折扣。

民眾大多使用三倍券為日常生活埋單,恐怕失去原本想要的政策效果,對於是否要鼓勵民眾多多進行「新增消費」,經濟部官員認為,各業者自然會使出渾身解數,政府部門不應該干擾市場;且三倍券目的就是讓民眾好領、好用,不會特別宣導要民眾用來特定消費。

領券人數破千萬

振興三倍券十五日正式開始領券、使用,據經濟部統計,截至昨日晚間十時,合計一○二九萬六三四五件。其中,三倍券實體券預購第一梯次、且已在超商超市領券的總計有六九○萬二○六九件,選擇在郵局「隨買隨領」,在周六已經賣出三三九萬四二七六件。

許多民眾已經開始花用三倍券,或做好消費規畫。記者訪查使用數位三倍券、綁定台灣pay的民眾傅先生表示,在行動支付業者指定賣場購買一張事務椅,加上業者加碼回饋,只花了不到兩百元。這張椅子是他本來就有的需求,但他指出,「既然知道三倍券有優惠回饋,當然要等活動開始再買」。

已經選好信用卡綁定的高先生則說,打算再湊到家人的一組實體三倍券、搭配業者加碼活動,買下正在考慮中的新手機。綁悠遊卡就能享有敬老卡加碼的蔡先生則指出,為了家裡更換新的冰箱,要放棄敬老優惠,全家一起換實體券、湊在一起用。「小資族」的琳琳、小宣都指出,已綁定信用卡,計畫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花完三千元。

政府標榜三倍券的乘數效應,其實在經濟學者眼中,只要用來購買生活中本來就有需要,或本來就打算買的商品,就算是替代性消費,並非新增消費,因為拉長時間來看,商家整體營業額並不會增加。

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邱俊榮表示,在三倍券使用期限過後,政府結算時,會把所有透過消費使用的三倍券數字都作為「成績」,但這不完全是「新增消費」。

學者會利用問券等方式了解「替代性消費」與「新增消費」的比重,估算三倍券真正效益。

來源

文章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到「聯絡本站」檢舉,本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