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哽圖稱水下無藻礁 學者狠打臉「如何確定?」
經濟部「哏圖」以中油水下攝影照片說明,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周圍水下並無造礁生物或柴山多杯孔珊瑚。圖/取自經濟部臉書
藻礁公投連署氣勢高漲,今天已衝破36萬跨越安全門檻,經濟部上周連發十二張「哏圖」反擊護礁團體,以中油水下攝影照片說明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周圍水下並無造礁生物或柴山多杯孔珊瑚。中研院研究員打臉經濟部,當地浪大、水濁,透過攝影機根本看不清楚,「不曉得經濟部如何確定」,桃園27公里藻礁有七成五受汙染,剩下大潭藻礁狀況最好。
經濟部「哏圖」有三張中油在觀塘工業港的水下攝影照片,看起來海水濁度高、透光度低,經濟部說,根據畫面判斷海床被沙質覆蓋,只有零星生物,沒發現藻礁的主要造礁生物殼狀珊瑚藻及柴山多杯孔珊瑚。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指出,藻礁區浪大、水濁,不適合潛水調查水中生態與生物多樣性研究,他曾以輕裝浮潛到水位三米以下探勘,憋氣下潛時直接撞到藻礁,但能見度幾乎不到十公分。
陳昭倫說,即使是天氣最好、最平的時候,也不可能透過攝影機清楚看見其他大型底棲生物,何況是柴山多杯孔珊瑚;2018年他在三接的環境現況差異分析會議拿出中油水下攝影照,要求開發單位辨識柴山多杯孔珊瑚,但現場一片靜默,其實當時全台能辨識的只有三個人,就算大退潮他也不一定找得到,真不曉得經濟部的「哏圖」怎麼能確定。
桃園海岸擁有連續27公里的藻礁地景,但陳昭倫說,其中七成五礁體受工業汙染及棲地破壞影響,狀況大都非常差,有的已經不在殼狀珊瑚藻發育,變成耐汙的牡蠣,呈現死礁狀態。他說,剩下二成五的南桃園藻礁當中,以棲地組成及複雜度評估,目前非保護區的大潭藻礁狀況最好,因此過去都建議將關新保護區範圍擴大到大潭藻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