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吼文章

進口萊豬與簽訂自由貿易關係何在? 學者:實在無法理解

曾任國民黨發言人的清大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左)今(3)日接受電台節目飛碟早餐主持人唐湘龍(右)專訪。(何志勇提供/李侑珊台北傳真)


「重啟核四」、「反萊豬進口」、「公投綁大選」、「珍愛藻礁」四大公投案即將在12月18日舉行投票,曾任國民黨發言人的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表示,實在無法理解,民進黨政府開放進口萊豬,此舉與台灣民眾健康還有台美簽訂自由貿易之間,究竟有什麼關係。

何志勇今(3)日接受電台節目飛碟早餐主持人唐湘龍專訪,從美國政治創新活動家凱瑟琳.蓋爾和全球競爭力大師麥可.波特合著的新書《當政治成為一種產業:創造民主新制度》談起,也談到台灣的政治亂象。

何志勇表示,無論在台灣還是美國,政治已成為一種具有排他性的「複合產業」,政客們在選舉制度和立法機制上,分別不斷試圖提高參政門檻,以及避免改變保障既得利益者的政治制度,讓政治公益性被私利所取代。

何志勇指出,政治長期遭壟斷的結果,就是大多數民眾對公共事務的冷漠,政客討好少數對政治熱衷者,黨派政治和媒體共生等,惡行循環,對民主發展極為不利,「為什麼(民主社會的)選舉一定要花那麼多錢?」「開放進口萊豬、台灣民眾健康以及台美簽訂自由貿易之間的關聯究竟是什麼?」民進黨政府也都沒有說清楚,把國人蒙在鼓裡。

論及著作內容,何志勇提到,凱瑟琳.蓋爾巧妙運用業務分析工具,搭配波特獨特的「五力框架」,以展示政治體系,如何能像其他產業一樣具有競爭力。

何志勇認為,書中呈現的最重要的觀念,在於兩位作者認為,政治制度就像經濟產業一樣可以改變,透過採取不同的新策略,改善政治僵局,拯救民主政治正面臨的危機,包括初選引進「五強投票制」以及普選改行「優先(順序)選擇投票」,來減低負面競選和分化選民的動機,與提高中間立場候選人當選的機會;另外進行立法機制改革,避免國會受黨派利益操控,並落實創新和專業,重拾為民眾謀福的初衷。

何志勇說,美國淪為共和、民主兩黨雙頭壟斷的競技場,在美國歷史上並非首見。美國歷經19世紀下半葉的「鍍金時代」,經濟和實業發展迅速,但也面臨貧富差距擴大、政治兩極化與腐敗,以及媒體為政治效力等問題。所幸不久之後,美國社會反彈,並伴隨「進步運動」,展開一系列的政治革新,為現代美國的民主奠定基礎。可惜歷史的教訓,就是人類永遠無法從歷史中汲取教訓,如今美國的民主發展再次陷入類似的情況中,台灣也不惶多讓。

何志勇和唐湘龍在節目中共同呼籲,若要改變現狀,確保台灣未來的民主發展和民眾的生活,選民必須大聲說出自己的訴求,尤其透過新媒體發達之便,讓更多人知道,「政治產業」必須要被打破,惡意的政治操作也必須要摒除。

來源

文章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到「聯絡本站」檢舉,本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